新闻中心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新闻

未来5年,建筑业十大发展重点正式明确!中共中央公布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全文

发布时间:2025-10-30

我们来看与建筑业相关内容:


一、巩固提升建筑地位和竞争力

未来五年,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基础,经济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上,方向是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

建筑业作为实体经济核心支柱,地位仍不可撼动,将巩固提升建筑业在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

建筑业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,未来竞争将聚焦于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,推动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关键位置。

建议企业应加大对BIM、绿色建材、智能建造装备的关注,将提升工程质量与运营效率作为核心竞争力,以应对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市场转变。

2.webp.png



二、新兴和未来产业布局

这里体现了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,我们知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重头戏。

新兴产业: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低空经济等。

未来产业: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、氢能和核聚变能、脑机接口、具身智能、第六代移动通信等。

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,建筑业应积极对接新兴产业需求,以前瞻性视野参与未来产业生态构建,实现跨领域融合与协同创新。

建筑业可以主动对接新能源、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,探索“建筑+产业”融合模式,如参与建设无人机起降场站等,开辟新增长点。

3.webp.png



三、超前建设新基建,推动传统基建更新改造

这里的重点是:新基建、传统基建、运输体系、新能源、水网、平急两用。

超前建设的新基建,包括:信息通信网络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。

传统基建更新和数智化改造。

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。

国际运输通道体系。

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。

加力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。

加快建设现代化网。

推进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

企业可聚焦传统基建的数字化改造与新基建项目,抢占转型升级先机。

4.webp.png



四、科技布局

未来科技聚集在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、高端仪器、基础软件、先进材料、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。

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,布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。

科技自主创新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聚焦关键领域突破与平台体系建设,将为行业转型提供持续的技术动力与智力支持。

5.webp.png



五、消除资质认定、招投标等壁垒

地方壁垒一直是建筑业的痛点,《建议》明确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。

    完善市场准入、社会信用等制度。

    消除资质认定、招标投标、政府采购等方面壁垒

   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。

    优化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、生产地和消费地利益分享。

企业需练好内功,建立更规范的信用与管理体系,顺应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,把握跨区域发展的新机遇,突破地域限制。

6.webp.png



六、一带一路

建筑企业可在这些领域布局海外工程

    完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布局。

   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“小而美”民生项目建设。

    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。

    深化贸易、投资、产业、人文务实合作,拓展绿色发展、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、卫生健康、旅游、农业等领域合作新空间。

“一带一路”的倡议为建筑企业带来广阔海外空间。从重大工程到民生项目,从基建联通到多领域合作,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机遇。

出海企业可注重“小而美”的民生项目与绿色发展领域,推动中国标准、技术及装备走出去,并从施工承包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型。

7.webp.png



七、全国布局和城市群

推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......促进东中西、南北方协调发展。

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。

长江经济带发展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

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现代化城市

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。

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加快发展。

培育发展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

区域协调与城市群建设是未来城镇化的主脉络。优化国土空间结构,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,为建筑业提供持续的区域动力。

建筑企业应当紧跟国家区域战略,重点关注成渝、长江中游等新兴增长极的城市建设需求,优化市场布局,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过程。

8.webp.png



八、城市更新

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。

加快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

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。

大力实施城市更新

企业可将业务重心从大拆大建转向有机更新,关注老旧小区改造、社区功能提升和城市智慧治理项目。

9.webp.png



九、国家安全

确保粮食、能源资源、重要产业链供应链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

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。

加强网络、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生物、生态、核、太空、深海、极地、低空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

推进房地产、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有序化解

此外还提出,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全面贯彻国防要求

参与关键基础设施的加固与备份建设的建筑企业,应提升在数据安全、生物安全等新领域的工程防护与风险化解能力。

10.webp.png



十、人类命运共同体

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。

当然这不止关乎建筑业,也关乎全人类的发展。

而建筑业不仅是城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者,更是构筑人类共同梦想的重要力量。

640.webp (1).png

未来,建筑业可以主动融入全球发展议题,在绿色转型、数字融合、灾害应对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,用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,推动世界走向更包容、更有韧性的发展道路。

唯有胸怀人类共同命运,建筑才能超越物理的边界,成为连接心灵、促进共生的时代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