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企业新闻

中国规划行动倡议:在城乡空间践行绿色发展

发布时间:2017-12-09

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,但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、环境污染严重、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,外延式、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。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,十八届五中全会把“绿色”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,十九大更是将“建设生态文明、推进绿色发展”作为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”之一。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指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必由之路。


 

 

全球生态足迹构成及地球的生物承载力。图片来源于世界自然基金会,地球生命力报告2016
 


 

在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中,“创新”是增量财富获取途径的新要求,“协调”是存量财富分配方式的新要求,“开放”是处理“内部”与“外部”关系的新要求,“共享”是处理“个体”与“群体”关系的新要求,而“绿色”的内涵极为丰富,不仅涉及发展方法论的新要求,倡导“有限资源高效利用”;更体现了发展价值观的新要求,倡导“物我和谐、知行合一”。


 

 

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。图片来源于(唐)王维,《辋川图》 


 

因此,绿色发展不仅是中央政府需要坚持的产业导向和公共政策,是每个公民需要履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则,更是每个城市工作者需要秉持的价值标准和技术指南。

城乡空间是城市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载体,它包含了城镇、农业和生态“全空间”,涉及环境、社会、经济等方面的“全要素”,涵盖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“全过程”。绿色发展引领的城乡规划,就是以复合生态观为理论基础,调动环境、社会、经济等“全要素”,在城镇、农业和生态“全空间”,实现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“全过程”绿色发展的实践活动。


 

 

复合生态观——全空间、全要素、全过程的研究视野。图片由作者提供


 

在城乡空间践行绿色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论、价值观和方法论。


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论。


 

城乡空间是一个复杂、开放的巨系统。工业文明时期,以《雅典宪章》为标志,建筑和规划学术界从结构主义、功能主义视角出发,将城市抽象为机器,最终导致了对环境、文化的忽视,甚至对人类本身的忽视,简·雅各布斯的《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》就是对这个现象的深刻反思。


 

 

机械系统论下的功能主义城市意象。柯布西耶,伏瓦生规划,1922-1925。图片由作者提供


 

步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,我们应抛弃机械、线性的第二代机械系统论的研究方法,采用有机、非线性的第三代复杂适应系统论的研究方法。如果将人类个体行为比作细胞层面的简单运动,那么城乡巨系统就呈现出生命体层面的复杂行为。与一般意义的生命体相似,城乡这个“巨生命体”同样拥有消化、呼吸、循环、神经等系统,具备学习、反馈、免疫、适应、修复、再生等能力;需要通过分布式神经网络实现对动态变化的主动感知,通过大数据和大算法实现海量计算和分析,通过“城市大脑”实现辅助、最终替代人的决策,从而实现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,实现各大系统的协同耦合和自组织运转;需要在更大的尺度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,实现与其他生命体之间的功能分工和要素交换。用“巨生命体”抽象和认识城市,将改革甚至颠覆我们对城市规律的既有认知。


 

 

城市巨生命体的循环系统——24小时的交通潮汐现象。图片来源于ofo小黄车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、城市智行信息技术研究院,《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骑行报告》


 

其次要有正确的价值观。


 

城乡应当以“巨生命体”的持续、健康、协同为标准,实现城镇、农业、生态全空间的协同发展,环境、社会、经济全要素的均衡发展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全时段的公平发展,建设“共生、共荣、共享、共利、共治”的理想社会。“共生”,即构建山水林田湖草“生命共同体”;“共荣”,即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繁荣;“共享”,即人人共享公共资源和福利保障;“共利”,即实现经济发展和全民富裕;“共治”,即实现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的多元共治。


 

 

绿色城乡规划的目标:建设“共生、共荣、共享、共利、共治”的理想社会。图片由作者提供
 


 

从发展理念上看,要实现五个转变:从“以经济为中心” 到&ldquo